
簽到是活動開始前的“門面”,能影響參會嘉賓對活動的第一直觀印象,一般來說簽到會在活動現場中用“簽到處”來呈現,并且有幾位工作人員來負責簽到環節,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下在活動中最常見、最常用的簽到方式有哪些?
名冊簽到可以說是最「 古老 」的簽到方式,現在也有不少活動一直在用這種簽到方式。優點是簡單直接,一目了然。
也有不少活動是在酒瓶上,地球儀上,盤子上實現擺件簽到。
這樣的簽到方式很花心思,但缺點就是比較費時間,也無法避免因為人多而導致的場面小混亂。
可能是因為覺得趴在桌子上簽名的過程拍照不好看,于是簽名墻應運而生。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頒獎典禮、電影節紅毯等入場儀式。
簽名墻簽到的好處就是來賓不需要趴著擠著在一排桌子上,也不需要擔心著裝不便,拍出來的照片也比較大方得體。同時,簽名墻作為照片的背景幕,可植入活動主辦方和合作方的logo,便于擴大活動效果。
裝置藝術簽到
用馬克筆書寫簽到的形式其實已經流于平庸,難有特色,也有活動者想出了指紋簽到、唇印簽到、貼紙簽到等等形式。
這些簽到方式更在乎的是跟來賓的互動,讓每一位到場的觀眾一起完成一個「 作品 」的感覺。通過這種方式,活動者在此環節就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。
比如點燈簽到。
明星頒獎典禮的簽名墻都只是把活動相關信息和標識平鋪,更多地是為了突出明星個人或主創團隊。而裝置藝術更多地是為了強調活動主題、品牌方以及與觀眾之間的互動,比較好玩有趣,但是也流失了「 簽到 」的本意,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吸引關注、刺激傳播的活動環節,也為了一種儀式感。這會導致活動主辦方不利于收集觀眾信息、進行會后調查反饋等。當然也有人會把手寫簽到以及裝置藝術簽到結合,只是比較耗費人力成本。
電子簽到
電子簽到則是更聰明、更智能的簽到方式。對很多大型展會、論壇會議來說,氣氛比較嚴肅正式,對活動現場的人流控制、安保問題要求比較嚴格,所以多采用身份證簽到。手機驗證碼、二維碼簽到也在慢慢席卷各類活動。活動主辦方可以通過簽到收集與會者的信息,在會中及時精準地發布活動信息給參會人員,也方便會后的調查反饋。
除此之外,也有不少活動玩起了3D簽到、刷臉簽到、AR簽到等新技術。
例如3D簽到,來賓通過掃碼關注主辦方公眾號,發送「 簽到 」至公眾號,簽到成功的用戶頭像就可以出現在大屏幕上,并生成主辦方要求的定制樣式。
電子簽到的好處是簡化信息登記的手續,便于活動現場的控場、信息傳遞以及活動后的客戶跟進、調查反饋。AR簽到、刷臉簽到等則是在信息收集的基礎上,盡可能把活動做得更有趣,滿足大眾的獵奇心理,同時達到活動傳播的目的。
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,而簽到環節就是活動的門面。不管怎么玩,保證活動現場先有序,再體面,才是最基本的。
更多線下活動簽到方式